2018
八月

31

1115

常年期二十二主日

1231231
恭读圣马尔谷福音 7:1-8, 14-15, 21-23 那时候,法利塞人,及一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经师,聚集到耶稣面前。他们看见耶稣的几个门徒,用不洁的手,就是用没有洗过的手吃饭。 原来,法利塞人和所有犹太人,都拘守先人的传统: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从街市上回来,若不先沐浴,也不吃饭;还有其它许多按传统,应拘守的事:如洗杯、洗壶、洗铜器等。 法利塞人和经师们就问耶稣说:「你的门徒,为什么不遵守先人的传统,竟然用不洁的手吃饭?」 耶稣对他们说:「依撒意亚论及你们这些假善人的预言真好,正如所记载的:『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他们恭敬我,也是虚假的,因为他们所讲授的教义,是人的规律。』你们离弃天主的诫命,而只拘守人的传统。」 耶稣又叫群众来,对他们说:「你们都要听我,且要明白!不是从人外面进入他里面的,能使人污秽,而是从人里面出来的,才使人污秽。因为从里面,从人心里出来的,是恶念、邪淫、盗窃、凶杀、奸淫、贪吝、毒辣、诡诈、放荡、嫉妒、毁谤、骄傲、愚妄:这一切恶事,都是从里面出来的,并且使人污秽。」

                              ——基督的福音

  进入道理之前,先来听我讲一个听来的故事。有个漂亮的小男孩,诞生在离他父亲故乡很远的地方,这里充满了不安、暴虐和恐怖行动。在他7岁生日的那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我的孩子,我现在要把你带回到我们真正的家乡去,那里没有任何罪恶存在。然而这将是一条非常艰难和危险的旅程,不过只要你听从我的指示,我们就会安然抵达家乡。」于是,父子启程往回乡的路走去,在路途中,他们虽然遭逢连绵不断的战争,但父亲沿途教导他的孩子如何找到避难所来掩护自己,并知道怎样避开枪林弹雨。他们爬山越岭,也匍伏在危险的巷道中,孩子想摘採树上的果实来充飢,父亲会教导他分辨怎样的果实是有毒的,怎样的果实可以吃;当他们要在炽热的沙漠中午睡时,父亲告诫孩子,睡醒时千万不要乱跑;然而当小孩睡醒时,因為口渴难当,这时他看见远处有一条满溢著潺潺流水的溪流,于是兴奋地跑过去。此时,他听见父亲从背后叫住他:「不要去!」他听从了这个声音,就不再往前跑,并回到父亲的身边。父亲解释说,那只是海市蜃楼,如果真的往它跑去,那么一定会在浩瀚的沙漠裡迷失掉。当父亲看到最令人颤慄的危险就在眼前时,他开始为孩子唱催眠曲,让孩子感到睡意,并要求:「爸爸!抱我。」于是父亲把孩子深深地拥抱入怀,让孩子贴著他的心口睡觉,直到危险过去。之后,他们继续回乡的旅程,来到一座绝美山峰,从山岭往下瞭望,看见一片从未见过的美丽土地。父亲对孩子说:「我的孩子,只要你听从我,就绝对不会有危险,因为我比所有的敌人还要强壮。现在我们就要回到家乡了。」 这是有关天主和我们之间的寓言故事,父亲就是天主,孩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那趟归乡的旅途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旅,而旅途中的危险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一切罪恶与诱惑;就如同那孩子一样,我们诞生在离天家很远的混乱及喧闹之地,但藉著圣洗圣事,我们得以重生於天主,并且分享天主性的生命。不仅如此,当我们走在人生旅途中,天主还不断地以祂的上智一路引导和扶助我们,使我们不致误入罪恶的歧途,深陷永死的境地,好让我们可以与《圣咏》作者一起咏唱:「天主是我们的救助和力量,是患难中最易寻到的保障。因此,纵使地动山崩,堕入海心,我们也绝不会疑惧横生。」(咏46:2-3) 在读经一《申命纪》中,梅瑟劝勉以色列子民要遵守天主的法律,他说:「现在你们要听从我教导你们遵守的法令和规律:这样你们才能生存,并且能进入你们祖先的天主上主的土地,将它拥为己有。……你们必须切实遵行,因为这样,在万民眼中才能显出你们的见识和智慧。」是的,天主以祂的法令和规律来作为诫命,成为我们有形可见和有声可辨的生活指引,而耶穌藉著法利塞人和经师控告祂的门徒用不洁的手吃饭的事件,借题发挥,来说明天主法律的真精神,以及如何以真诚的态度来持守天主的诫命。事实上,在犹太人的社会里,用「不洁的手吃饭」并不是一个卫生方面的问题,却是涉及宗教方面的洁净问题。为犹太人来说,只要是非我族类或患某些疾病,如痲疯病就都被视为是不洁净的,因此只要在公共场所接触到外邦人或不洁净的人,自然就被认定是沾染上不洁净的人。所以一回到家中,必先行沐浴和洗手,然后才可以吃饭。因此按照这同一原则,也应当时常洗杯、洗壶,就是唯恐这些物件被沾到不洁的人触摸过,而染上不洁。尤其是,这种伤害爱德的观念让他们为了避免沾染上不洁净,而竟然可以对外邦人见死不救。这种腐朽的观念让他们竟然能够安於外在的虚偽,但对内心的不洁与偽善却可以麻木不仁。因此,耶穌的门徒没有按照犹太人的规定,进行饭前洗手的宗教礼仪,这为经师和法利塞人来说,犹如犯了邪淫的罪过,而如果他们胆敢在饭后还不洗手,那麼罪过就犹如杀人罪一般了。因而在这里的洗手,并不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认知的卫生问题,而是有偏见地把人划分成洁净与不洁净的不同族类,以及不公不义地把人界限出不同的高低等级来。对此,耶穌的反应并不是反对人应该要有清洁卫生的习惯,而是拒绝透过这种洗手的礼节,而将人作划分和划立界线。其实,吃饭前要先「洗手」的礼节并非梅瑟法律所规定的,这项传统是由经师及法利塞人自己所引申出来的繁文褥节。然而,耶穌完全超越了这些传统的规矩,祂果断地回应经师及法利塞人的指责而这样说:「依撒意亚指著你们这些伪君子所预言的真对,经上记载著:『这民族用唇舌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他们恭敬我也是枉然,他们把人的规则当作教义去讲授。』」我们听见耶穌厉声批评法利塞人对天主的有口无心,以及对人的虚情假义!耶穌在厉声批评之后,紧接著说出了洁净与否的真正问题关键是:「从人外面进入身体内的,不能污秽人;那从人裡面出来的,才能污秽人。」原来能造成污秽骯脏的真正问题不在於属於哪个族群或政党顏色,也不在於社经背景,完全在於人的内心。耶穌特别指出13项能在心思意念上造成污秽的根源,包括:恶念、淫乱、窃盗、凶杀、姦淫、贪心、邪恶、诡诈、放荡、嫉妒、毁谤、骄傲、愚妄等。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耶穌如此直白、毫不虚偽的言论确实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震撼,尤其对经师和法利塞人这些社会及宗教领袖们来说,更是如同在他们的头顶上狠敲了一记,这些社会显贵人士看重的是外在的虚饰,但耶穌看重的却是内心,祂强调只有恶的心思意念才会把一个人搞臭弄腐。所以想一想,我们的生活是比较接近经师和法利塞人的想法,还是比较接近耶穌的想法?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