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八月

24

1113

常年期二十一主日

1231231
恭读圣若望福音6:60-69 那时,耶稣的门徒中有许多人听了他讲的话,便说:「这话生硬,有谁能听得下去呢?」耶稣自知他的门徒对这话窃窃私议,便向他们说:「这话使你们起反感吗?那么,如果你们看到人子升到他先前所在的地方去,将怎样呢?使生活的是神,肉一无所用;我给你们所讲论的话,就是神,就生命。但你们中间有些人,却不相信。」原来,耶稣从起头就知道那些人不信,和谁要出卖他。所以他又说:「为此,我对你们说过:除非蒙父恩赐的,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从此,他的门徒中有许多人退去了,不再同他往来。于是耶稣向那十二人说:「难道你们也愿走吗?」西满伯多禄回答说:「主!惟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已知道你是天主的圣者。」

——基督的福音

  本主日福音延续自第17至20主日福音的《圣若望福音》第6章有关耶 穌增饼奇迹和生命之粮的言论,并作整个言论的结束。在这段福音之中,我们听到伯多禄对 耶穌「生命之粮言论」的回应,让我们喜乐地看到伯多禄灵性生命的成长。的确,当我们看到善的事物成长时,便满心喜乐。比如说,在四季分明的地方, 每当春天和夏天来临时,人们就会感觉充满喜乐和希望,因为看到大自然的欣欣向荣和满眼翠绿,眼眸所至,都生机盎然:种子成长成为植物,植物开了花朵、结了果实。又如,当我们在山谷中看见蝴蝶从悬掛树枝的蝶蛹中羽化、 破茧而出,四处翩翩飞翔时,我们的喜乐也会随之飞舞。看到孩童成长,特别是在一段时间不见,再见面时发现又长高、长壮了,也总带来惊喜连连。同 样,今天的福音也让我们阵阵惊喜,因为在伯多禄身上我们看到一种非常重要的成长,也就是灵性生命的成长。 灵性生命的成长,意谓著我们的生命更有能力去打破自我的成见、偏见、 自以为是,以及割舍不掉的主观期待等,而能够以更宽广的胸怀,去接受自己视野之外或超越自己限度的事物,并 且更加靠近真理。 这让我联想起阅读过的一本畅销书, 《为什么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作者包约翰(John Powell)的回答道出很多 人的心声,他说:「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因為如果我告诉了你我是谁,你可能就会不喜欢这个我。」这样的担心是如此地真实,因為今天的福音就让我们活生生地看到,当耶穌告诉人们多一点真正的自己时,人们便开始不喜欢他,并且执意要离他而去。 一般说来,我们都喜欢被人欢迎,享受被人肯定,跟随者越多,代表越受欢迎、越得到认同,也代表越成功。然 而,尴尬的是,如果受拥护者体会到他的追随者是出于对他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时也意识到如果这些 「粉丝」认识到真正的自己究竟是怎样 的一个人时,就会失望而作鸟兽散,这 位正享受着被高高捧上天的偶像将会 如何自处呢?他会应群众要求继续掩饰自己,以修图软体美化照片,或使用高超的化妆技巧,甚至削骨美容,让自己看起来更完美无缺呢?亦或是利用「粉丝」的误解,乘势而上,继续享受追捧?还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期望,甘冒失去追随者的危险而澄清误会呢? 从福音中,我们看到耶穌选择直接面对群众的期望,刺破误会的泡沫。因 此他在「生命之粮言论」的一开始就不留情面地指出,群众找他的理由与祂行神迹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他这样说: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 不是因为看到了神迹,而是因为吃饼吃饱了。」(若6:26) 耶穌行神迹的目的,是要透过神迹而让群眾认识祂,然而人们却只让神迹停留在自己肚腹的饱足需要上。这真是误会大了! 误会有时候就是这样产生了!正如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将自己的期待和需求加诸在别人身上,或者别人也常会按照他们的需要而对我们投以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样。面对我们生活中也会发生 的常态现象,耶穌如何回应呢?他是否因為群众错误的期望,而去改变他降生成人的使命呢?他是否因為群众的有限 视野而去改写他的人生呢?我们知道耶穌没有对错误的认知妥协,即使是要面对「如果我告诉了你我是谁,你可能就会不喜欢这个我」的残酷事实。 是的,耶穌选择面对真理!虽然耶穌知道,一旦他越清晰地向人们启示他自己,人们就会越清楚地知道,耶穌与他们世俗的期望两者之间的分歧也就越大,连带地失望也就越深,离耶穌也就越远。不单是吃过五饼二鱼的群众,连那些能够从群众分别开来、与他有某种程度关系、够资格称为门徒的人,也离开了耶穌。能够向带着误会的群众和门徒澄清自己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期望及需求而来,这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群众甚至门徒因失望而离弃自己,却仍然能够不亢不卑,有节有理地继续表达自己,继续说明自己的身分和使命, 这更是难得;他必定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自我了解,以及充分的自我肯定。 因此当耶穌刚刚结束了一大段极其艰涩,却又是最核心的――圣体圣事的教导之后,结果听众却觉得耶穌的言论生硬,群众中的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门徒,因为无法接受,便一个个离他而去时,耶穌并没有因为门徒的不能理解 而妥协他的教导,他反而利用门徒的离去,更进一步挑战他的12位宗徒:「难道你们也愿意退出吗?」我们不难想 像,为这12位门徒来说,这一定是个让人如坐针毡、困难决定的回答。如果你 有一天发现你一心一意追随的这位耶穌跟你所想像的那位耶穌不一样,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或许这问题离我们并不远,它可能早已逼近到眼前,只是我们不愿正视!想 一想,我们追随耶穌的目的,与那些因增饼奇迹而满怀想像,前来寻找耶穌的群众究竟有什么不同?再进一步想,我 们平常祈祷都求些什麼?或许在比较之 下,我们就会发现到惊人的类似!经验增饼神迹的群众和门徒所追捧的耶穌 是可以带给他们温饱的救世主,而许多人追随耶穌却想得到更大财富,更响名声、更高学位、更好成绩、更高权位、更多享受、更加优秀、更富健康或是更拥有世俗的平安,因此有那么多人在 两千年前亲耳听耶穌讲论生命之粮的言论,却听不进心里,甚至起了反感; 两千年后的我们,同样听耶穌讲了无数遍,却仍然没有入心。难怪福音记述: 「耶穌的门徒中有许多人听了他讲的话,便说:『这话太难了,谁能听得进去呢?』」 没错!众人就是想要生命,所以才来找耶穌,并要强迫立他為王,但人们所认识的生命往往是按照有限的生命视野和幅度去度量生命的广度与深度。许多人把生命局限在名牌服饰、鞋子、包包、珠宝,以及丰衣足食或世俗的功名成就上,习惯以物质价值来衡量生命。 然而耶穌却说:「我就是从天降下来的生命之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活到 永远。……如果你们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他要我们的生命不受肚腹和欲望的掌控支配,他要我们努力追求那能带来永恒生命、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这食粮才能够满足我们生命最深切的渴望。是 的,只有耶穌才能触摸到我们生命最迫切的需要。 事实上,耶穌并非不要我们追求物质的好处、世俗的成功,而是不要我们受有限度的生命牵绊,而能获得真生 命。譬如在《圣路加福音》荡子的比喻中(15:11-32),小儿子为了得到他自己 所认为和所想要的生命,离开父家去追逐他自认为的美好幸福,结果他失去一切,连他自己所认定的生命也一并赔 掉。但当他回到父家,凡他所寻求的生命,都在家里得到了,而且是更丰富的生命。他的背离原是要得到衣服,却连内衣都失去,然而,慈爱的父亲拿上等的袍子给他穿;他的背叛原是要赢得更好的鞋,但他却是光著脚丫子回家,慈爱的父亲又给他穿上鞋子;他的忤逆原是要拥有属于他的家產,但他却是 一无所有地回来,慈爱的父亲為他戴上戒指;他的离开原是要找到更富足的生活,但却饿着肚腹回家,慈爱的父亲却为他宰了肥牛犊;他离家原是要过得自由愜意,但却是潦倒回来,慈爱的父亲却为他举行喜乐欢宴。是的,我们所想 要得到的世俗物质,最终还是要在父家中才能真正拥有;若在父家以外得到,反而会受摧残和糟蹋,无法为我们的生命带来真正幸福,反而带来灾祸。 就如19世纪的苏格兰讲道家乔治.麦当劳(George MacDonald,1824-1905)所 说:「人所作的一切如果没有天主的同 在,那么他不是惨遭失败,便是悲惨地 成功。」 群众和门徒想要从可见的食物中得到生命,耶穌却是要藉着属神生命之粮的供应,赐给他们真正的生命,而惟有在主耶穌内才能使生命最深的需要和渴望获得供应与满足。 伯多禄应该是领悟了这条生命之道, 所以当别人都离开耶穌,伯多禄却坚定地回答说:「主啊!惟独祢有永生的话,我们还投奔谁呢?我们相信, 而且已经知道你是从天主那里来的圣者。」这是多么绝妙的信仰宣誓,是灵性生命的重大进步与成长。 伯多禄的信德宣示让我们联想起读 经一《若苏厄书》裡,天主选民对天主的忠实信守,他们这样宣信说:「我们绝对不愿背弃上主,而去事奉其他的 神!因為上主是我们的天主。」这是若苏厄继承梅瑟,带领以色列子民经过痛苦的旷野旅程、进入福地,经历了天主的大慈悲与大能力之后,而更新他们与天主所立订的盟约,同时也重建了他们作为天主子民的身分。若苏厄和以色列十二支派就像伯多禄和其他的宗徒们, 听到了天主在他们暗黑的生命旅途中, 向他们启示自己,并且帮助他们摆脱过去的挫折和失败,而望见自由的生命视野与幸福的生命幅度,因而也使得他们的生命更加成长和成熟了。 最后,让我们祈求耶穌帮助我们打开心灵的眼目,一如他帮助伯多禄一样, 也帮助我们的灵性生命更加成长与成熟,透过生命之粮、透过圣体圣事,而让我们认识到耶穌并非将食物无中生有的魔术师,而是经验到他就是那永恒的道路、真理与生命。阿们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