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张玉芳老师
课堂内容:
主讲人:张玉芳老师
课堂内容:
主持人:陈婷姐姐&小比
请点击上面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主讲人:张玉芳老师
课堂内容:
主内的弟兄姊妹们,主内平安!今天我们一起探索:孩子的戏龄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发展的好会形成他积极主动的做事,同时他主动做事的时候,父母如果回应不对,则会形成罪恶感。
罪恶感的形成:
在我们中国,有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什么三岁就可以看到一个人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那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孩子从父母口中了解自己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在这阶段的孩子对罪恶感相当敏感,他们不只能对打破一只杯子感到内疚,对他们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根本没有参与的事,比如父母离婚,他们也会感到要负全责。由于孩子过度敏感,如果不断遭到责备,例如骂他们是「坏孩子」,很可能导致他们常常处自憎。因为孩子们常常无法分辨个人本身的「坏」,以及只是行为本身的「坏」之间的区别。
这种残缺或不健康的罪恶感,造成孩子总是认为批评和惩罚都意味着他们本身是坏的。当一个孩子不仅仅憎恨罪(比如,因为没有据实报告打破了杯子,而失去了母亲的信赖),也憎恨犯罪的人(也就是憎恨自己),就会造成残缺或不健康的罪恶感。至于健康的罪恶感则是产生在孩子憎恨罪,却仍然爱犯罪的那个人时。
当孩子接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想:既然妈妈说我是个「坏孩子」,我就是个「坏孩子」,她打我就让我不在做那件「坏事」。所以,批评和惩罚,只是改变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害怕和罪恶感。可是这样的害怕和罪恶感,不能改变这个孩子,至少不会使他变得有爱心。只有爱才能使孩子有爱心。
形成不健康的罪恶感会怎样?
不是变得对自己过分生气(压抑的自憎),就是对别人过分发怒(自憎的向外投射)。
对自己过分生气,就是从沮丧投向完美主义,设法让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正确无误,希望能借此隐藏我的自憎,而再度觉得自己不错,但同时,仍怀着忧郁及失去勇气的沮丧。因为我是完美的,为此我(以及无意识之中我的父母或任何惩罚过我的人)再次觉得我很不错。经过多年不健康的罪恶感的驱使,完美主义者紧张的身躯经常成为身心疾病的牺牲品,同时他的精神往往在与性及工作相关的事上,成为身心不安的牺牲品。
对别人过分发怒,是把内在的自憎向外投射,目标经常是父母或任何惩罚过他的人。因此他们长大后往往会用触怒父母的行为来惩罚父母,也经常惩罚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惩罚的后果不仅影响孩子将来如何继续与父母建立关系,也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关系,更影响到他们与上天的关系。
父母需要怎样做?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是上天送给世界的礼物,也是上天送给爸爸妈妈们的礼物。从这件礼物身上,我们看到,我们如何对待自己;从这件礼物身上,父母要学习温柔的对待自己。当父母会温柔的对待自己时,也会温柔的对待孩子。父母如何学习温柔的对待自己,就是要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过去的他人和解,尤其是与自己的父母和解,让自己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目标。父母是孩子心中的梦想,每个男孩都学习成为爸爸一样的男人,每个女孩都学习成为妈妈一样的女人。
祝福所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爱的,温柔的,慈悲的,有温度的人!
谢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次再见!
主持人:陈婷姐姐&小比
故事内容简介:
上周我们跟小朋友们预告了,我们这周要讲的先知是和哈盖同一时期的匝加利亚,但是匝加利亚的任期要比哈盖多了两年的时间。匝加利亚大概出生在司祭家族,他从充军回来以后,就和哈盖一起鼓励回国的同胞要尽快的修建圣殿……玛拉基亚是我们介绍的先知中的最后一位,玛拉基亚是在乃赫米雅也就是厄兹德拉时代在耶路撒冷执行了先知的任务。在那个时候已经是距离哈盖和匝加利亚鼓励同胞修建圣殿已经过去一百年了,人们等待默西亚的心已经冷淡了,在这个信仰退化的时候,玛拉基亚做了些什么呢?